客户端下载
学员风采

听听工作30年护士姐姐的心声

2015-05-18
来源:华医网         作者:徐文丽

时光飞逝,青春流淌。作为一名护士,我在护理战线工作快三十年了。

最初,刚成立的急诊科只有四名护士,人员少,工作多。繁重的工作很快就让我疲惫不堪:没有节假日,没有所谓的周末,每天上班就是打针、发药、量体温、测血压、做皮肤护理,给危急重患者洗胃、吸痰、导尿、做心肺复苏……似乎每天的生活就是打不完的点滴,打不完的针。带着夜班的疲倦躺在床上,梦中还在配液、打点滴。我觉得很累,但看到患者的呼吸平稳了,心率正常了,双眼睁开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鲜花般再次绽放,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的呢?

不知何时起,医患关系紧张了,连医生都得不到患者的信任,更何况我一个急诊科护士?医疗单上“后果自负”的家属签字冷冰冰的让人生疏,越来越多的护士记录,让我们与患者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距离越来越远。我曾经困惑过,这么多重复的记录,有多少是有用的呢?主管领导说,为了自我保护。可患者家属却说,医生一开始就在为自己开脱,找后路,推责任。本是一条战线上手挽手共同抗击病魔的战友,现在成了互相防范的猜忌者,这于医生有何好处,于患者有何好处?

医患之间信任的消减,医疗纠纷的频发,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都是心底深深的伤害。

记得那天深夜,我下班时送来了两个危重病人,一个是服毒自杀已昏迷的病人,一个是急性左心衰、口鼻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的病人,两个病人的抢救都刻不容缓,为了能及时有效的救助病人,我立即和当班同事一起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抢救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服毒病人苏醒了,但急性左心衰病人却永远的闭上了双眼。病人家属不能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对医务人员边哭边骂,恶语相向。当时,我觉得特委屈,放下家庭和孩子、推迟下班、奋力抢救,只为了挽回病人的生命。医护的付出和努力得不到病人家属的理解,还要在这里受这种委屈,我真的怀疑我是不是走错了路,甚至质疑自己是否还要在这白色梦想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多次迟疑之后,我向老护士长请教,她仔细倾听了我的话语后,看了我片刻,缓缓的说,生死离别嘛,是需要一个宣泄的地方。我们急诊科面对的是急重病人,护理行为和语言,都要和病人共情,要对病人家属产生不容置疑的魅力才行,如果没有做到这点,对方质疑是不奇怪的,医生要有容忍对方的时候,这点委屈不算什么,只是对你的一点打磨罢了!

细细品味她的话,我心里一亮,是啊,把病人家属对医务人员的责难当做自己的磨刀石,将技术越磨越精,话语越磨越亲,信任越磨越深。是的,医患之间需要的是信任,不是相互的提防。

小兰是一名服毒自杀的患者,经洗胃、解毒等施救后,虽然苏醒,却一直不说一句话,眼睛空洞的望着,谁问话她都不搭腔,床边的人来人往与她无关。在与家属的交谈中得知她是因失恋而自杀。专业经验告诉我,她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不然治疗会前功尽弃,同为女人,我十分同情她的脆弱。邻床病友的床头有一篮鲜艳的玫瑰花,她偶尔会复杂的看上一眼,看到她的这一眼神我想从花上打开话题,这样也许就能打开她心结,激起她的求生欲望。我在为她加点滴的时候,微笑着望着她说:“妹妹,我看这花篮里的玫瑰挺美的,我摘一朵给你吧!”她轻声的说:“要放在有水的杯子里,花才不会谢了。”我一边把玫瑰插在有水的杯子里,一边温情地说:“花儿有水才美丽,人要有生机才美丽,有爱才健康。”她似乎一怔,愣了一会儿,看着我,眼神中有了一些内容,以后的几天,小妹妹开始愿意跟我聊天,她的心结在真诚的交流中解开了。出院时,她很感激的对我说:“姐,你真好!放心,我不会再做傻事了。”

作为一个护理人员,眼中有病人,心中爱病人,设身处地多想一想病人的感受,会让自己觉得心胸宽广了,跟病人家属的心贴近了,工作有乐趣了。多动一动,让病房干净整洁;多看一看,哪位患者需要我的协助;多听一听,谁在呻吟呼唤。那么,婴儿的哭闹声,家属紧急求助的叫喊声,就不再是噪音,而是催促我们行动的号角。


作者:徐文丽

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人民医院

原创声明:本文是华医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技术类学科横扫一切 人文沉沦:医生该咋办?    患友马存钱成就了我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