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1岁大的娃娃,不慎摔了一跤,到医院治疗时竟然被检查了梅毒,这让孩子的家长很难接受。对此,医院的解释是,患者可能需要做手术,这项检查是为了方便厘清术后万一出现感染的责任。
梅毒对于1岁的孩子,艾滋病对于普通患者,绝对是一些难以接受的“医学雷词”。是因为,在非医疗界人士看来,1岁的孩子和普通患者,根本没有必要检查这些发病率很小的性传播疾病,医生涉嫌过度检查。然而,在诊疗过程中,是不是1岁的孩子不应查梅毒?患者不应查艾滋病?显然不是。以梅毒为例,小孩有患先天性梅毒的可能,只不过太小没有表现出症状而已。按照常规查梅毒,一方面是为了防范术中传染,另一方面,也为输血作好准备。梅毒和艾滋病都是术前和输血前必查的项目,若不将此做为术前准备的内容,医生反而显得外行。
可另一方面,患者或其家属只知这些医学词汇“雷人”,对这些医学知识也较难理解,则这些诊疗项目极易被人当成笑话相传。并且,看病当前越来越透明,每天都会有清单交到患方手上,一些看似违反常理的项目和用药,则极容易引来患方的质疑。即使最终得到患者的理解,但质疑与传播过程所造成的误解,并不会随之化解,医患互信也将被伤害。
可见,在诊疗过程中,对于容易引起误会的项目和用药,医生一定要事先与患方做好沟通,不能不加沟通就给一个1岁的孩子检查梅毒。而患者也要对于“医学雷词”脱敏,不能仅仅因为不好理解,就认为没有必要。双方都有正确的态度,就会多一些理解与认同,少一些争执与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