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进行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成果: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医改领导小组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了53个重大政策文件,涵盖公立医院改革、全民医保体系建设、药品供应保障等多个方面,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李斌首先报告了新一轮医改实施6年来所取得的进展。
2009—2014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累计达1.2万亿元,有力支撑了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截至目前,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覆盖率稳固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2008年人均80元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相互衔接的机制逐步形成。
李斌表示,目前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已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100个,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也在稳步推进。编制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优化医院收支结构等多项举措取得明显进展。
李斌表示,通过深化医改,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不断巩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建立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机结合的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模式。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15年预计比2010年提高1岁,婴儿死亡率由2008年的14.9‰下降至2014年的8.9‰,提前实现了“十二五”医改规划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十三五”定调: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一些新情况、新挑战不断涌现。李斌表示,医改的协调联动性还需进一步加强,需要在政策配套、组织实施等方面联动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改革机制也有待完善。新的机制建设需进一步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决胜阶段。李斌表示将深入总结国内外医改有益经验和做法,编制好深化医改“十三五”规划,坚持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理念,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动建立成熟定型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近期重点任务:医改协调联动性
李斌表示,近期的医改工作将重点抓好几项任务。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将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在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方面,将健全医疗保险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全面推进大病保险。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个统一”。
在药品方面,抓住药品生产、销售、采购、配送等关键环节,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面,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以综合医改试点省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为重点,扩大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