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医疗行业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明确了我国医疗机构未来发展方向,现将重点内容整理如下:
落实医疗机构编制,并建立动态核增机制
会上称,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并建立动态核增机制。
在今年抗疫初期,为激励医疗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担当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不少政府发文称,对尚未入编的一线医务防疫人员,各有关单位应及时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人员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理聘用手续时各级人社、卫健部门要开通“绿色通道”。若单位已满编,则由机构编制部门予以统筹核增编制或员额,所增加的编制或员额实行单列、动态和实名制管理。
在我国,编制改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医疗领域的编制制度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编制池”、“定向基层医师给岗给编”、“全科医生优先入编”等政策,也已经陆续在各地实施。
落实乡村医生待遇
会上指出,要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医院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同时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的能力。
乡村医生是基层医疗最底层的服务者,是农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但近年来,乡村医生数量逐年下降,此现象与其待遇、职业发展分不开。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乡村医生养老,是亟需解决的难题,也是所有基层一线医生的期盼。
大力发展中医药
会上要求,应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在去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要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规模,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鼓励实行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提供服务,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
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会上强调,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领导责任、投入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次专题部署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改革的思路已经比较明确,就是推广福建三明等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办医和管医的责任、建立公益性的新制度、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用“两票制”等办法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也要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