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这类人群薪酬待遇!国务院这场吹风会,还透露了这几大关键信息→

2024-01-23 05:04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作者:


2023年12月28日(星期四)下午2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司长张国新,国家疾控局规划财务与法规司司长李正懋,介绍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体系,

我国将系统重塑疾控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在会上表示,《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重塑体系,突出“大疾控”理念;完善机制,突出协同联动;提升能力,突出系统综合;建强队伍,突出以人为本,各方建设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疾控工作网络。

王贺胜介绍,《指导意见》所勾勒出的疾控事业未来目标,就是要建成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疾控工作网络。这样的疾控体系要能切实担负起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支撑健康中国建设、满足国家公共安全需要的历史重任。

一是体制健全、机制顺畅。坚持党对传染病等疾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完善多部门、跨地区、军地联防联控机制。


二是权责清晰、功能完善。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依法履行疾控工作职责。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机构要加强力量,做好疾控工作。鼓励支持基层社区、社会力量参与,织密织牢城乡基层疾控网络。


三是运转高效、协同联动。一方面,强化上级疾控机构对下级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另一方面,要加强医防协同,促进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服务融合;加强部门、机构的联动监测、信息共享、协同防控;鼓励疾控机构与大学、科研院所等实现产、学、研对接,共享科技平台和资源。


四是保障有力、强化支撑。落实各级政府投入保障的责任,强化法治、人才、科研和信息化支撑。


全面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

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求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目前,我国已建立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常年对鼠疫、脊髓灰质炎、疟疾、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开展主动监测。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和急性呼吸道疾病,我国有针对性地拓展形成了包括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城市污水监测在内的10个监测子系统,开展了急性呼吸道疾病多病原监测试点,并设置4类风险信号,科学研判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发布预警信息,为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司长张国新介绍,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方面:

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完善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多部门信息共享会商、医防协同和平急转换等工作机制。


二是拓展监测渠道。在优化现有疫情监测报告系统的基础上,健全传染病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病媒和环境因素等监测系统,构建部门协同的监测体系,畅通社会公众参与的渠道,从多源头开展监测工作。


三是规范评估预警。完善风险评估、警示信息通报和预警决策工作流程,开展日常和专题风险评估并及时通报,适时提出预警决策建议。


四是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提升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逐步实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分析、预警,提升综合研判能力。



力争至2025年,

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

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提高到90%以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负责人庄宁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国建有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卫生人员超过了450万人,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服务可及性进一步提升,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等服务水平明显增加。

下一步,将全方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加快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一是强能力

持续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基层机构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提升中医药、医疗应急、传染病应对以及儿科服务的能力,力争至2025年,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提高到90%以上。

二是提标准

选建一批中心乡镇卫生院,研究制定参考标准,指导各地依托已经达到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重点加强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急诊急救、临床专科、特色科室、设备配备、住院床位等建设,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

三是促下沉

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依托城市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县域医共体等,通过对口帮扶、“组团式”支援帮扶、以及建立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专家工作室、开展人员派驻等方式,建立健全三级医院包县、二级医院包乡、乡镇卫生院包村工作机制,夯实分级诊疗。

四是签家医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实现“六个拓展”,就是由全科向专科、基层机构向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参与、团队服务向个人签约、主要管慢病向慢病和传染病共管等。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释放服务供给能力,在保证有效履约基础上,稳步提高覆盖面,让广大群众受益。


优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

建设完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王贺胜表示,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到2030年形成“百千万”的疾控人才格局,即省级100名、市级1千名、县级1万名重点领域学科带头人,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疾控人才队伍,为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近期,国家疾控局还专门召开了全国疾控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

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是建立培养体系

推进院校教育,继续做好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并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学科专业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战略人才储备招生计划”。推进毕业后教育,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并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公共卫生人员临床相关知识的培训。推进继续教育,我们将依托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对各级疾控机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在人才使用方面,重点是建立管理机制

通过建立信任机制,健全人才自由探索与有组织科研相结合的制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最大限度管控风险。通过建立应急攻关机制,实施应急状态下的人才使用方式,实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通过建立交流锻炼机制,推动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生双向流动,综合运用挂职锻炼、博士服务团、定点帮扶等方式,引导疾控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在人才评价方面,

重点是建立符合疾控工作特点的评价制度

突出工作实绩,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坚持分层分类评价。突出基层导向,对基层疾控机构实行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总量控制、比例单列。突出专业分类,在原有专业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卫生工程、检验检测技术系列职称晋升通道。

在人才激励方面,重点是调动积极性。

在职业发展上,继续做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支持项目、分领域首席专家等工作,推动有关地方,结合实际适当提高疾控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在薪酬待遇上,推动各地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科学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疾控人才特别是科研人员的待遇。在社会荣誉上,将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


人大代表提议: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对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卫健委官方回复来了~    国家医保局对人大代表6个建议的答复,涉DRG付费、医保缴费、基金监管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