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三明医改”频频出现在广大医务人员的视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27次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研究医改重大决策,期间,我国最高领导人多次听取三明医改情况汇报,充分肯定三明医改经验,强调要做好总结推广。
三明市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为全国医改树立了榜样。
那么“三明医改”要如何推广?如何在保证公益性的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在近期国家卫健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
切断个人薪酬与科室收入之间的联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司长许树强介绍,三明医改的精髓之一是“健全医院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目标薪酬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切断个人薪酬与科室收入之间的联系。
“三明医改”中,实行党委书记、院长和总会计师年薪制,年薪由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根据考核的结果来发放。医务人员收入逐年增长,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由改革前的25%提高到2020年的46%,公立医院运行中支出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同时,强化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每年对医院主要责任人和相关的其他责任人进行考核,对医院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价。
诊疗、护理、手术等技术服务收入比例提高
在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介绍,将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公立医院的薪酬水平,使医务人员的付出和薪酬能够相匹配,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并且要拓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经费渠道,逐步提高诊疗、护理、手术等技术服务收入在医疗收入中的比例,增加医院的可支配收入,为薪酬制度改革提供资金保障。
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
许树强介绍,从近年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成效来看,还存在一些堵点和难点。
目前,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对深化医改和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三医”联动改革存在畏难情绪,改革主动性不强,探索创新不够。有一些地方还停留在就取消药品耗材加成补加成的这么一个阶段。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制度,医保支付方式等这些方面难度比较大的改革进展缓慢。
同时,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还需要加大力度。公立医院编制标准严重滞后且没有落实,编外人员占比较高,目前占到了51%。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尚没有充分体现,多数公立医院可支配收入不足,提高薪酬水平缺乏资金来源。
许树强表示,将把医改成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当中。同时,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要用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在确保收支平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
三明市医务人员平均年薪从5.65万元增加到16.93万元
据三明市副市长张元明介绍,通过“三明医改”医院工资总额比改革前增长了3.08倍,医务人员平均年薪从5.65万元增加到16.93万元。在2014年三明市22家县级以上医院财务首次实现全部正结余的基础上,公立医院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从18.37%提高到41.5%,药品耗材收入占比从60.08%下降到32.5%,体现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的关联指标稳中向好,新技术、新项目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