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接连发生麻醉师猝死事件,麻醉医师的工作强度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最近举行的东方麻醉与围术期医学暨国际静脉麻醉联合大会上,国内麻醉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谈到,麻醉医生的过劳问题若得不到很好解决,将波及整个医学发展。
据介绍,近两年麻醉师因过劳导致死亡的有15例,约占麻醉师人数的1/5000。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我国目前注册麻醉师6万人,全国注册临床医师有270万人,也就是说在医师队伍里麻醉师仅占2.2%。麻醉师极度短缺,是造成他们工作强度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分会主任委员、本次大会主席俞卫锋教授谈到两组数据:其一,从世界范围看,在美国,1万人配2.5个麻醉医生/护士,在英国,1万人配2.8个麻醉医生,而在我国,13亿人,仅有6万个麻醉医生,比例远远落后于欧美。其二,从1979年起,我国对麻醉医生数量有过要求:普通医院需配备麻醉医生1.5名/手术台,大医院需配2名/手术台,承担科教研任务的高校附属医院需配2.5名/手术台,但目前全国医院平均配备麻醉医生数仅为0.7名/手术台。“我国年手术量约3500万例,相当于每年完成全世界1/10的手术,在此期间,全国大量麻醉医生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俞卫锋称。
工作吸引力小、强度大、风险高,是医学生不愿意选择麻醉学科深造的主要原因。“麻醉医生大多默默无闻,工作吸引力、职业社会认同度相比其他科室来得低。”瑞金医院麻醉科教授罗艳谈到。这个“冷门”科室,风险还很高。华山医院医务科王惠英处长说,麻醉科得跟进医院里的所有手术,病人是否能安然度过手术并苏醒,都需要麻醉人员保驾护航,承担的压力与风险外人大多不知。
麻醉界专家学者分析,超负荷的工作量、连续的紧张精神状态、夜班频繁,是导致麻醉师疲劳的主要原因,但要实现人员增配,又面临医院编制的约束。鉴于麻醉学的发展对整个医学尤其是外科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石作用,有专家就谈到,如果再不重视麻醉师的过劳问题,医学发展可能受累。
专家认为,通过麻醉流程优化以及麻醉科医疗设备改进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减轻麻醉师劳动强度,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去年11月,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瑞金医院于布为教授在该协会年会上率先提出一份《上海市麻醉科医师劳动保护条例(草案)》,发出麻醉医生的呼吁。目前,草案还在征集意见中。
盘点近几年倒在工作岗位的麻醉医生:
2012年9月4日 上海六院麻醉科的葛东明医生在晚上8点左右于手术室加班时突发脑溢血,倒在工作岗位上;
2012年11月16日 与肺癌抗争一年的宁波市中医院31岁的麻醉科医生段昌松抛下仅仅20月的幼儿妻子与世长辞;
2013年7月4日 姚谨涵,新浪网名“@松子酒”,上海长海医院海宁分院的麻醉医生,于7月4日夜间猝死值班室,年仅29岁。
2013年9月20日 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一位32岁医生带病上班时突发心跳骤停,经全力抢救挽回生命!
2014年1月18日 安徽阜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吴辉下夜班后在家猝死,英年32岁,留下妻子独自抚养两个女儿;
2014年3月3日 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麻醉科34岁麻醉医生岳琦在家猝死,虽全力抢救,但无力回天!
2014年3月19日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李峰副主任医师19日夜班,经过一夜手术后,于20日凌晨猝死在了工作岗位上,英年38岁。
2014年10月24日 42岁的阜外医院麻醉医生昌克勤在手术室内突然昏迷,发现时已无呼吸,经专家会诊后认为预后极差,最好的结果就是植物人……12月2日,因病情恶化终不治身亡……
2015年3月3日 浙江邵逸夫医院麻醉科一位温医大毕业的三年级规范化培训麻花儿:厉熔英下夜班后猝死在宿舍,生命定格在26岁!
(原文标题:警报:麻醉医生过劳将累及医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