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同城下的服务合作,日前迎来的一个新的突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本月5日宣布推出长者医疗券港大深圳医院试点计划,为居住在深圳乃至珠三角的香港长者带来较为便利的医疗服务。从本月6日起,香港长者可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香港长者医疗券。
笔者想提醒很多并不关心这件事的广东人:医疗券过罗湖是一个重要的制度突破。因为它进一步突破了香港的“福利不可携”政策,是重要的政策创新。
粤港两地交往密集,很多定居内地的香港人或者在香港工作的内地人都有看病的需要。在香港合法居住半年以上,但未满七年的深圳人(例如留学生),如果生病想看医生很简单,只要到香港的公立医院“轮街症”即可,费用全免。但反过来,香港人在深圳要看医生,这边的医院并非实行普惠制度,即使一粒舒乐安定也要收5分钱。所以香港人在内地就不能像在香港一样享受免费公立医疗。如果说年轻人可以回港就医,但回内地养老的长者可能行动不便,看个病也要过关,如果还遇上国庆假期,真不是一件小事。
因此,一直有人提出,香港政府直接为在内地养老的香港长者埋看病的单,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然而,这里有一个难题,就是香港的福利政策有一个“福利不可携”原则,总之出了港境就不归港府管,如要享受香港的服务,只能返港。
上述问题在香港回归后略有松动的迹象,但真正的变局是两年前香港推出的“广东计划”。该计划就是允许退休后到广东养老的香港长者,也可以照样领取香港的“生果金”(全称“长者生活津贴”)。这实际上是在现金福利的层面,首次打破了香港以往的“福利不可携”政策。当时就已经有议论,既然现金福利可携过境,那么服务福利应该也可以。这里指的,首当其冲就是医疗服务。不过,一个非常大的技术难题是,内地的医院与香港医院整个体制都不一样。如果一个香港长者在内地医院看病,香港政府如何参照香港的标准来为其使用了的医疗服务埋单?毕竟,这张医疗单是公帑支付的,纳税人的钱不能乱花,要经过立法会审批。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只要看一看这家医院的基本资料就会明白。虽然港大深圳医院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但管理上归香港大学,亦即有一套香港的医疗标准。这确保了这家医院的医疗服务可与香港的医疗服务对照,在服务定居深圳的香港长者时,可以按照香港标准从事,因此医疗券可以在此使用。
然而,在港大深圳医院之后,是否还有其它内地医院可以提供这类服务,从而让养老于当地的香港长者使用香港医疗券?答案似乎是否定的,除非广东其它城市也能出现一家类似港大深圳医院的医院。但这无论是从港籍医护团队是否愿意长驻,还是当地医疗卫生系统是否有勇气接纳这种竞争的角度看,中短期内都不太现实。笔者认为,如果香港政府想为在内地养老的长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只在大病重病时才回香港,可能最值得思考的是为他们买一份养老所在城市的居民医保,这比推广医疗券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