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年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考题泄露”、“太偏太难”等话题引起广泛关注。
即使国家卫计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出面澄清:试题没有泄密,难度一般,更无大面积作弊现象,也难以平复网络上激愤的吐槽。
为何今年的护士资格考试引起如此轩然大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情?一切还要从中国护士的院校教育说起。
护理新生必修课
每年上海交大护理学院大一新生入学,李从红老师都会给对于前景感到失落和迷茫的同学们做心理辅导。
这些学生是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吗?当然不是。因为无论是上海,还是在全国范围内,“护士荒”频现。
以目前在试运行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东院区为例,竟然因为护士人手不够,4个新病区开不出来。类似这样紧缺护士的医院比比皆是,而且招聘门槛并不高。
比起上海三甲医院招聘医生表面要求硕士实际上门槛为博士,护士招聘则门槛低得多,只要求专科学历,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变成“抢手货”。
更严峻的问题是,不仅仅是招不来,更多的是留不住。根据统计,过去5年,上海的在岗护士流失达到了12%,有的医院竟然高达30%-40%。
原因并不是什么行业秘密:护士劳动强度大、收入低、没尊严。
因此,对于刚踏入护理学院的新生来说,很难看到光明的未来。据了解,目前全国不少院校护理专业的招生都面临着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招生靠调剂。
据媒体报道,山东青岛一家医学院护理学院的生源竟然80%靠调剂,也就是说很多考生原本就无意于报考护理专业,更谈不上“南丁格尔”理想。
于是一些可以转专业的院校,护理系新生踊跃地申请转专业就成了护理系老师眼中一道悲伤的风景。
李从红说,虽然交大护理专业不接受调剂,但她每一年还是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希望这些优秀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价值,并成长为优秀的护士。
快速扭转的医护比背后
根据1978年原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的参考编制表计算,综合医院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0.4;另据原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医护比是1:2。
但现实与目标比起来还过于遥远,因此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和原卫生部等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
于是近年来,护士人才培养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期。
根据去年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注册护士达到278.3万,比2005年增加了143.3万,增长幅度达到106%,注册护士人数超越了注册医师人数,扭转了中国医护比例倒置的尴尬。
8年,护士注册人数翻一番,这些护士都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
据李从红介绍,为了更快地培养护士,各大院校5年制护理专业招生目前几乎都已经停止,护理本科都已经是四年制。
但事实上,目前护士院校培养的主流并非本科。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护士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0.6%;高职学历占45.4%;大专以下学历占44%;
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也就是说,目前中国护士的院校教育培养还主要靠高职及中职院校教育。
面对市场对护理人才的巨大需求,全国许多高职、中职院校纷纷开设护理专业,虽然国家已经大幅降低了中职护理专业的招生,但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依然差距巨大,隐忧也随之而来。
据今年2月份中国之声的报道,贵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1500多名学生的实习,竟然被学校安排到外地餐馆当服务员;这其中就有不少是护理专业的学生。
吐槽“试题太难”者是“学渣”?
参差不齐的生源和教学水平,甚至一些高职、中专院校根本不具备护理教学的能力,导致培养出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水平差距巨大;也导致了在护士资格考试面前,问题暴露得更为严重。
根据卫计委人才交流中心近日的回应:2011-2015年护士资格考试难度并未增加。那么,卫计委人才交流中心的说法是否靠谱呢?
对此《医学界》邀请了三位在2011--2015年间参加过护士资格考试的护士,让她们参与评估2015年护士资格考试的试题难度。
这三名受访者的背景分别是:第一位,护士小A,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大专学历,在2012年参加并通过了护士资格考试;第二位,护士小B,某知名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13年参加并通过了护士资格考试;第三位,护士小C,某医学院护理专业本科毕业,在2014年参加并通过了护士资格考试。
在仔细研读完2015年护士资格考试的试题后,这三位给出的答案惊人的一致:虽然有极个别题目较偏,但绝大多数试题难度并不大。
对于网友吐槽的个别题目,护士小A表示,事实上,每年护士资格考试都会有个别较怪或者较偏的题目出现,很正常。
对于历年护士资格考试的难度,三位护士均认为难度不高,她们绝大多数认真准备的同学都顺利一次性通过了考试。
护士小C则毫不客气地表示,那些叫嚣考题难度太大,甚至说考题弄错的考生,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学渣”。
对于护士小C的说法,其他两位护士均表示认同。
有网友吐槽部分试题偏离考纲划的重点,一位网友直接犀利地反问:患者得病会按照考纲重点来吗?
对于上述《医学界》的调查结果,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意外,他认为,以目前糟糕的护理院校教育现状,不少院校本来教学水平就较差,再加上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意愿并不强,抱怨考试难度大在所难免。
要让护士看到职业光明
因为中国护士劳动强度大、收入低、没尊严,导致护士岗位大量从业者流失,进而导致护理专业没人报,导致生源质量整体不高,院校良莠不齐,导致一些考生甚至护士资格考试面前“抓瞎”,中国护士培养体系似乎正在陷入恶性循环。
在这种大背景下,优质护理何时才能够实现?这样糟糕的恶性循环如何才能得到扭转?
一位北京三甲医院护理部主任对《医学界》表示,在现有的公立医院薪酬体系下,医护的工资并不能充分反映其劳动价值,无论是一级、二级还是三级护理等服务项目,收费都非常低,甚至还有很多医护的劳动根本就不收费,看起来医护对医院的贡献还不如那些机器、仪器。因此,医疗服务价格亟待扭转,扭曲的薪酬体系也亟待理顺。
在曾留学日本攻读护理学博士学位的李从红看来,除了提高护士待遇,呼吁全社会尊重医护,还要给予护士职业一定的发展空间。
据介绍,目前我国护士的职业发展空间较为有限,充其量在管理岗位上当个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鲜有护士出身的院长。
但在国外,一般医生大多是自由执业者,护士才是医院的主人,从护理走向医院管理岗位的现象较为普遍。
不仅如此,在专业上,国外护士的发展空间也大得多。以美国为例,有些护士经过努力甚至可以成为护理医生、护理临床专家、注册麻醉护理师,甚至还可以拥有处方权。
职责方面,可从事相当一部分医生的工作,实行某些医生之前、或代医生会诊的职责,如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开处方;并对指点病人护理提出护士倡议,常作医疗诊断;另外也从事会诊等工作。
而目前我国护士离这些还太过遥远,别说处方权,就说麻醉护士,由于担心麻醉护士抢了麻醉医生的饭碗,中国的麻醉科护士一般并不允许介入现有麻醉医生的核心工作。
更为夸张的是,即使努力学习成为专科护士,据上述护理部主任介绍,在现有的薪酬体系下,专科护士的收入也不会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