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关于启动2023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并部署了与绩效考核相关的工作要求。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因其科学性与权威性而被称为“国考”,是检验和评价公立医院发展成效的一把“标尺”,也为公立医院发展规划、医院等级评审、重大项目立项、财政投入等提供重要依据。
按照以往的惯例,三级公立医院的2022年“国考”成绩单将会在今年年末公布,而二级医院的相关情况通报则可能在明年春季发出,医院排名和成绩将以点对点的“低调”形式告知具体医院。而在成绩单公布之前,随着国家卫健委的一纸《通知》,公立医院2023年度的“国考”工作率先开始。
2023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有关工作要求
2023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不含中医医院,下同)绩效考核有关工作要求:
一、确定参加绩效考核的医院名录
请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真梳理辖区内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名录,于2023年10月31日前将新增和退出相应考核等级的医院名录以正式公文形式报至我委医政司。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于2023年11月1日至11月10日期间登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平台,在“资源管理”模块中添加2023年度新纳入考核的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机构和人员信息。因合并、撤销、等级变化等原因需退出考核的公立医院名录由系统工程师统一在后台操作处理。
二、采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
参加考核的各有关医院应当按照要求,统一使用《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临床版2.0(2022汇总版)》、《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2022汇总版)》,规范填写住院病案首页(相关资料可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平台下载),并按照《绩效考核与医疗质量管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采集质量与接口标准(2020年版)》将2023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上传至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ttp://www.hqms.org.cn)。
已参加2022年度绩效考核的医院应当按照上述要求,于每月15日前将上一个月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上传至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新纳入考核的医院应当于2023年11月15日前将2021全年、2022全年、2023年1月至10月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上传至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自2023年12月起,每月15日前完成上一个月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上传工作。
三、按时完成其他相关工作任务
(一)医院满意度调查。各有关医院应当按照我委组织的医院满意度调查相关工作要求,于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3年度满意度调查工作。
(二)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各有关医院应当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参加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其中,三级公立医院应当参加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二级公立医院应当参加所在地的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
(三)维护相关人员信息。各有关医院应当于2023年12月31日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中维护本医院的相关人员信息。其中,麻醉、病理及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均应当维护到具体科室。
其他系统所需数据的采集工作参照相关要求执行。
四、其他事项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平台数据采集、质控时间以及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有关工作另行通知。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成为引导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2019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启动;2020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正式开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即“国考”)日渐成为检验公立医疗综合能力和水平的“金标准”“指挥棒”和“风向标”,成为引导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根据《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和《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目前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共有“55+1”项指标,二级公立医院共有28项评价指标。
最近一次公立三级医院“国考”成绩“揭榜”是在2022年12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今年4月,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也正式发布。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度,全国共有2706家参评的三级公立医院,具体排名上,协和、中山、华西分列综合医院前三甲。而根据2021年度全国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国家检测分析情况的通报,在医疗质量指标方面,DRG组数中位数为644组,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分别为30.80%和19.73%。在运营效率方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为27.96%,门诊次均费用降幅为4.44%,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为0.92%。信息化建设层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全国平均级别达3.83级。
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显示,在医疗质量指标方面,参评的 5456家二级医院DRG组数中位数为400组,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达到1.04。在运营效率方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为30.72%,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呈下降趋势,住院次均费用增速明显放缓。信息化建设层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全国平均级别为2.6级。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支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医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优化内部管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近年来,各地区医疗机构纷纷引进绩效考核管理理念,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提出了不同的考核方法,比如“:双挂钩”、“双考核”等,其主要体现为上级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定期绩效考核,从而及时发现医疗机构及其内部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与改进,从而保证医疗机构宣传健康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基础医疗服务等职能。
各地区医疗机构纷纷引进绩效考核管理理念
提出了不同的考核方法
从2019年起步,被称为“国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已经步入第五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同样,被称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挥棒”的“国考”也走过了不凡历程。3月7日,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共同主办,以“迈入新阶段,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这五年”为主题,邀请卫生健康领域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公立医院管理者共话“国考”,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 吴沛新:患者需要什么,绩效就考核什么
绩效管理是医院现代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为契合发展战略、推进管理创新、提高运行效率,北京协和医院自2008年起对各类科室实施绩效考核,始终坚持“患者需要什么,绩效就考核什么”。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医院构建起了“综合+KPI+单项”的复合型考核模式。其中,综合考核以医疗质量、运行效率、患者满意度、持续发展为导向,专项考核与医院规划、年度重点和难点工作紧密结合,KPI考核则与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接轨,逐步形成了一套多维绩效考核与制度保障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刘连新:将内部考核与“国考”有机结合
被称为“国考”的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把方向性、全局性、规律性的改革举措和推动公立医院发展的关键要素凝练成为具体指标,引导公立医院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管理模式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向全方位的绩效管理转变,使得公立医院的收入分配更科学、更公平,运营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理念已经成为院内共识,医院成立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建立常态化协调推进机制。医院内部定期开展培训与交流,分析各项考核指标结果,制定相关管理措施,真正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
同时,医院还构建了五级一体化绩效考核体系,将国家绩效考核的政策要求和医院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将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与“国考”有机结合,实行了绩效考核的全院谋划、全员参与管理模式。具体来讲,医院实施不同学科分层分类考核,月度考核兼顾质量和效益,季度考核主要考察医疗、护理质量,年度考核强调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情况,对不同类别的科室从多个维度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促进科室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 杨尹默:
“一科一策” 以“国考”思维为学科发展开“处方”
“国考”不仅仅是医院发展的“指挥棒”,还是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一个学科的某一个指标的考核结果往往会影响医院整体考核得分。为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行政部门、医保部门、医务部门、教学科研部门等对每一个学科进行“MDT会诊”,以“国考”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价为每个学科开出“处方”,为每个学科量身定制一套更加量化和个体化的考核指标。
通过弹性管理床位、主诊医生负责制,将指标分解到具体科室和人员,提升单位时间效率,提高微创手术、四级手术占比。以疾病为导向成立若干疾病中心,转变传统以学科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以强带弱,为相对弱势的学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也符合患者就医习惯,从而提升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满意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 李俊:“国考”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绩效考核看的不仅是排名,也不仅是考医院。对医院内部来说,要把国考里边的关键指标传导到医院、科室、个人,把关注外部排名更多地转变为关注内部持续改进。对地方政府来说,国考也综合反映了地方政府落实医改、对公立医院的投入等政策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