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融合,首都卫生体系将发生大变化!

2020-06-11 11:21
来源:   作者:北京市人民政府

6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建设计划》》)的通知。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北京的疫情防控始终是全国的重点、是必保的重点。但疫情暴露出了北京卫生医疗体系现存的不足,特制定限期3年的《建设计划》,这也意味着未来3年,首都的医疗卫生体系或发生大变化,具体整理如下:

二三级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纳入绩效考核

要构建完善医防融合机制,北京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和社区(村)卫生服务机构要落实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开展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以及院内传染病制结核病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相关工作。

将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指标体系和医疗机构年度绩效考核。将市、区两级政府举办的二、三级公立医院和社区(村)卫生服务机构中,专职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基本工资纳入财政保障。

晋升副高前要进行交叉培训

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制定实施公共卫生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间交叉培训计划。

2020年起,将在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流行病学实训纳入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

二、三级医疗机构内科类专业医师在晋升副高职称前,须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急救中心完成不少于半年的公共卫生能力训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急救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副高职称前,须到二、三级医疗机构完成不少于半年的必要的能力训练。

完成发热、呼吸、肠道门诊等标准化建设

《建设计划》提到,要对北京市属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改扩建或新建,建设集接诊、化验、影像、观察等功能于一体的发热门诊,配备符合规范标准的检验、影像、急救、核酸检测设备。

到2021年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发热、呼吸、肠道门诊设置均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具备为发热病人及时开展传染病筛查的能力。

2022年底前其他类型二、三级医院全部完成发热、呼吸、肠道门诊规范化建设,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

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探索返还学费政策

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就业后补助政策,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全市疾控、卫生监督、医疗机构等单位从事公共卫生工作,满足条件的给予学费分年返还。2021至2022年培养复合型卫生通科人才100人。

加大公共卫生领域骨干人才培养
设立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加大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培养力度。按竞争原则,每年选拔10名领军人才、30名学科带头人和50名学科骨干。

公共卫生硕士博士全球联合培养计划

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2021年起,每年选派3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相关院校研修,订单式培养全球公共卫生硕士博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提升首都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共卫生高端人才引进

建立“柔性”引进机制,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卫生信息学、全球卫生等经市级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的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实施年薪制、项目工资、协议工资等灵活薪酬分配方式。

组织编制50种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充分发挥中医药对重大疫情的防治能力。根据气候季节变化和疾病流行特点推广20种中医治未病服务方案,适时提出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儿童以及有慢性基础病等重点人群不同的预防方。

坚持中西医并重,组织编制50种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完善中西医联合救治机制。

按照编制完善疾控中心专业人员

《建设计划》称,各级疾控中心按照编制科学配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提升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能力。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方面,《建设计划》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建设全球卫生中心,组建跨学科团队,提高全球疫情和疾病负担分析及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技术能力。

并且要强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指导服务职能,提高工作权威性。

增强力量,筑牢基层公共卫生网底

基层是重大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筑牢基层公共卫生基础,整体公共卫生网络才能稳固。

加强街道(乡镇)公共卫生工作力量

结合实际为街道(乡镇)配备具有公共卫生专业背景或工作经历的工作人员,落实公共卫生政策、引导社区力量参与防控、开展健康知识宣教。

由此可见,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或将“抢手”。

动态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

改革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立与服务对象健康指标、服务评价等相挂钩的家庭医生健康绩效评价体系,开展市级对区级、区级对机构以及机构内部的签约服务工作评价。

2021年起,调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标准,并根据健康绩效进行考核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提高家庭医生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建设发热哨点门诊

《建设计划》称,将建设1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预警报告能力。

科研项目优先向公共卫生和重大传染病领域倾斜

要提升科研攻关能力。市级科研项目优先向公共卫生和重大传染病领域倾斜,并逐年递增项目和经费,围绕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断技术、临床药物、疫苗研发开展项目攻关。

同时,《建设计划》指出,要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足额保障公共卫生机构所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需求,全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足额保障其承担公共卫生任务所需经费。


糖尿病肾病诊疗有哪些最新动态?大咖分享不要错过!    国家卫健委最新通知:8类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