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我叫张淑琴,66岁,现是渭滨区石鼓镇石坝河村卫生室乡医,1966年在上马营地段医院学习1年,毕业后在窑院村医疗站工作。1976年参加57大学提高班学习1年,毕业后在窑院村医疗站工作至1989年。1990年由区计生委调经二路办事处计生服务站工作5年。1995年回石坝河村卫生室工作至今。现已取得赤脚医生证、乡村医生证、乡村医生中专水平证书、乡村医生执业证书。2005年在农村防病工作中获得“先进个人”荣誉证书。2013年被评为“新合疗门诊统筹”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参选“好医生、好护士”的主要事迹:
张淑琴,女,农民,乡村医生,1949年出生于石鼓镇窑院村,1965年中学毕业,在她的简历上注明的就是这样简单。真正的转折就是在1966这一年里,目睹了家乡姐妹年级轻轻就因难产而死,立志想当一名合格的接生员,于是在大队党支部和群众的推荐下,她勇敢的走进了下马营地段医院学习,一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县城里的多家医院都瞅准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赖她的家乡村卫生所去的选择,她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从一名乡村接生员做起。 1967年,在她年轻好学、基础扎实赢得医疗队的欣赏,医疗队的同志手把手传她接生技术,教她内科、外科、妇科知识与经验,很快便成了一名的全科大夫。从此,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唤,有接生的需要,翻山越岭她都送医送药到家,她以一腔爱民之心,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她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的种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经她接生的孩子两代人在窑院村比比皆是。他在乡村一 干就是48年,四十八个春夏秋冬里,她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农民服务,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任劳任怨,靠她那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的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她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有时候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她陪着去上级医院治疗,并默默的垫付着医药费。每年减免费用达上千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窑院村和石坝河村的群众可以为证。物统一管理,统一调 配,石坝河村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革拍手称好。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她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个人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