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网官方微信
客户端下载
互联网医学教育
眼耳鼻喉资讯

切勿混淆了黄斑变性和老花眼

2015-06-02 09:30
来源:大众医学   作者:张淳

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黄斑变性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之势。黄斑变性是慢性、不可逆眼底疾病。中老年人群一旦罹患此类眼病,常忽视大意,认为仅仅只是老花眼,以至于错过诊疗的最佳时间。同时,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使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罹患此病。黄斑变性分两大类:一类是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另一类是少年黄斑变性(也称先天性黄斑变性,一般8~14岁发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眼病)。

黄斑变性不是老花

如果将人的眼睛比作一台照相机,那么负责成像的底片就是我们的视网膜。黄斑位于视网膜的中央,决定着人的光觉、形觉和色觉,是视觉最为关键且敏感的部位。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生是因为老年人视网膜的黄斑区发生了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黄斑病变的概率也会随之递增。

看报纸时,一行行字变得歪歪扭扭,看不清,多数老年人都会以为这是老花眼加重的表现。其实,原因并非那么简单。最会“伪装”的致盲“杀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症状就与老花眼很相似,如视线模糊不清、阅读困难等,但其危害却远胜于后者。两种的区别在于:如果是老花眼,那么在看报时,视野内的文字是模糊的,上面的字会变成一团或一片,凑近阅读时看不清具体内容。患有黄斑变性时,报纸上的一行行字会变得歪歪扭扭,人影也会变得扭曲,患者看到的不再是色彩鲜艳的画面,而是灰蒙蒙一片,抑或是视野中出现黑影。老年人一旦出现黄斑变性的症状,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诊,进行专业的眼底检查,阻止眼病继续发展。

黄斑变性的病因和危害

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在10%的黄斑变性患者中,负责供应营养给视网膜的微血管会出现渗漏,甚至形成瘢痕,并出现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渗漏的液体会破坏黄斑,引起视物变形、视力下降,过密的瘢痕会导致中心视力显著下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致盲。

事实上,除了年龄因素外,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该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比如吸烟、肥胖、高血脂、慢性光损伤、饮食不均衡等。黄斑变性也可由外伤、感染或炎症引起,此外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在西方国家,黄斑变性是造成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发达国家,黄斑变性导致的失明比青光眼、白内障和糖尿性视网膜病变这三种常见病致盲人数总和还要多。

在中国,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也不低,在60~69岁人群中,发病率为6.04%~11.19%。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该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警惕黄斑变性治疗三大误区

1.不了解黄斑变性,错过治疗期

有些老年黄斑变性患者,早期中心视力有所下降,但眼底改变不明显,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去医院就诊,从而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时间。在任何疾病发展的过程中,早期治疗的效果都远比晚期要好。

2.认为黄斑变性无法治疗,失去治疗信心

大部分患者认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没法治疗。实际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老年黄斑变性不仅可以治疗,效果也不错。传统中医治疗此病,有着其他疗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3. 病情好转就停止治疗

一些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视力有所恢复,就停止治疗。其实,间断治疗是治疗大忌。老年黄斑变性是慢性、进展性疾病,需要一定的治疗时间及周期。在病情得到控制及视力恢复稳定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治疗。

预防为主,早期治疗

目前,治疗黄斑变性的方法不多。黄斑变性在中医学里属“视瞻昏渺”“暴盲”范畴,过去由于条件与诊断技术的限制,对本病未能深入探讨。近年来,爱尔眼科集团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工作,对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各病变时期的辨证规律已有了较完整的认识。黄斑区玻璃疣是老年黄斑变性病程的最早期阶段,病变最轻,但它潜伏的危险性很大,此时最不可麻痹大意,应接受即使治疗。少年黄斑变性的患者,早期中心视力有所下降,但眼底改变不明显,此时应早期用药,坚持治疗。


红紫蓝黄白 五色新眼病来袭    近视矫正手术,你了解多少?
  • 静脉活性药物在痔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 细胞凋亡机制
  • 从心血管一级预防看高危人群筛查与管理
  • 胸椎管狭窄症的诊疗策略
华医网提供医学教育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