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科研的动力
我在门诊中发现,有些高血压患者在40岁左右就发生偏瘫、失语或者猝死。这是为什么?对未知的兴趣,让我做到持续、全面思考高血压,不断跟踪国内外高血压进展。
关于高血压诊断早在2005年伊始,我便对所有12岁以上或者只要血压计袖带可以绑好的门诊患者,均测量血压。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占了不小的比例,两年后,我把门诊日志中首诊高血压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统计出当地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2.24%。该研究2008年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8月开始,我对就诊的门诊和住院高血压患者(肾性高血压除外)在医患沟通知情同意下,检测同型半胱氨酸。3年后的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达68.5%。
关于高血压治疗及科普高血压患者为什么吃叶酸?吃降压药不就行了吗?7年前,很多患者不理解、甚至误解。于是,在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我走进电视台演播室,开讲《H型高血压的早期防治》,用通俗的语言讲明白循证医学大数据,在全县数次播放,普及慢病健康教育,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如何做出接地气的临床科研
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生每周仅休息半天,每天诊治60多人。做科研、写论文只有在患者不多的时候、下班后或夜晚。有同行和患者曾问我,这些论文是什么时间写成的?我笑道:“别人休息时,我在构思论文;别人娱乐时,我也在构思论文”,没有报酬和经费,但我有兴趣。一个个收集患者资料并作好记录,分门别类存卡。
在浩瀚的医学海洋里,临床可有无数发现,临床更有无数未知。接地气的临床科研,只有用心用脑用耳,重新拿起听诊器,回归基本功。
临床让我好奇探索,笔耕不辍,只有科研才能揭开真相,只有接地气的科研才能让我心满意足,只有接地气的临床科研,才能促进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