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网官方微信
客户端下载
互联网医学教育
医界评论

医院用编制“抢人”还能“抢”多久?

2015-12-23 12:58
来源:东莞日报   作者:唐彬

“你有高薪我有编制!”《南方都市报》报道,日前,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举行了一场庞大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粤东粤西地区由卫计局带队带着编制来“抢人”,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可上午面试下午签约,当场定编入编。

这些年来,随着政府对医疗的投入越来越大,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对于医疗人才的需求量大,在毕业生更多会选择珠三角发达地区就业的竞争形势下,粤东粤西基层医疗单位祭出“编制”来吸引毕业生,也在情理之中。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编制也就意味着享有“体制内”的身份、优厚的福利”待遇。这在很多人看来,的确是一块难以割舍的肥肉。既然珠三角地区的高薪粤东粤西没法比,那么,用编制来说话,也是硬道理。

然而,这个“硬道理”,在医疗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整个社会急剧转型的大背景下,究竟还有多大吸引力,值得毕业生思考。这些年来,机械化的编制管理和职称评审体系、不适合医疗行业实际的薪酬制度等等,已经催生了公立医院种种令人汗颜的现象。这些后果既包括假医学论文的泛滥,临床医生们不以临床为导向,也包括糟糕的薪酬制度违背了医务专业人员“高风险、高技能、高回报”的普遍规律,限制了优秀人才加入医务专业人员队伍,等等。而对这些弊端的彻底改革,便是当下紧锣密鼓推进中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化改革。这场改革反映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上,便是一方面承认医院的市场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使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的身份从“事业单位人”转变为“公司人”,使他们能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自由流动,实现一种开放的、优胜劣汰的市场体制和用人机制。

如此看来,粤东粤西地区公立医院带着编制来“抢人”,诚意固然令人感佩,然而,坦白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陈旧而亟待变革的人才思想和用人方式。同工同酬、不以身份而以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赢得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理念,还是市场体制中必须达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这些年来,随着医疗机构全员合同制、社会化养老、医生多点执业等改革的推进,“编制”的概念正日益淡化中。与此同时,医技医德才是“铁饭碗”、职业操守才是立身法则的观念和风气开始逐渐树立。长远看,这也是所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发展方向。显然,随着这个趋势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扩散,用编制“抢人”还能“抢”多久?到那时,又用什么样的条件和优势,来获得毕业生的青睐,是一个有必要未雨绸缪的问题。

   “驾照式”管理真能根治“大处方”?
  • 静脉活性药物在痔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 细胞凋亡机制
  • 从心血管一级预防看高危人群筛查与管理
  • 胸椎管狭窄症的诊疗策略
华医网提供医学教育新形式